【Digitimes专访】富采李秉杰专访(下):两道天险 考验富采多角布局成果

韩青秀/电子时报  2021-11-08
 
晶电与隆达整合组成的富采投控2021年应可顺利跨越突破300亿元营收的关卡,董事长李秉杰有信心未来能够达到20亿美元。符世旻摄

2021年拜苹果(Apple)12.9寸iPad Pro及14寸、16寸MacBook Pro的新品光环之赐,Mini LED应用需求遍地开花,同时也吸引更多竞争者加入供应行列,在市场成长机会倍增与产业竞争加剧并起之际,富采投控董事长李秉杰对Mini/Micro LED的发展趋势提出综合分析,并对集团营运远景拟定了二道「天险」关卡的目标。



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预估

产业趋势

问:如何看待Mini LED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?

答:我们预估2022年Mini LED市场需求将比2021年倍数成长,若其他客户新案也加入,相信总量将超过倍数,加上业界要能够全面达成符合IT应用需求的COB品质,速度也没有那麽快,因此,2022年Mini LED产能不足的问题比产能过剩的更需要被重视。

至於电视应用,价格厮杀状况可能会更严重,不过,电视对Mini LED颗数的总量需求庞大,将是去化产能的好途径,由於COB与POB制程差异大,未来将需要采专线量产,等到了Micro LED阶段,关键将不只是品质系统,更是整个制造系统的问题。

过去传统LED电视推出,仅3年就达到60~70%市场渗透率,很快就进入成长高峰,但LED价格却愈来愈差,不过我们并不认为Mini LED会100%取代既有产品,乐观估计Mini LED背光渗透率约达30%,若以NB的1.6亿台加上平板市场,估算IT市场总量约2亿台,若Mini LED达成30%渗透率,约为6,000万台,但2021年受到初期量产较晚影响,全年只供应约600万~700万台,这意味着未来至少有10倍成长空间,至於Mini LED电视将停留在顶级或旗舰机种,渗透率约20~25%。

问:LED产业要脱离多年来被外界认定的「惨业」,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?

答:如果Micro LED应用能够顺利如期起飞,未来数年LED产业将能乐观期待市场成长光景,但若延後至2025~2026年才发酵,则可能有1~2年会比较辛苦,或出现市场青黄不接的衔接期。

过去晶电内部曾质疑Micro LED是否会在市场上成功,所以当时将全部资源集中在开发Mini LED,现在来看,我认为Micro LED系统产品是一定会出来,但成本能否下降将会是成功的重点。Micro LED路线图也将类似於半导体发展路线。现在产业中的Micro LED主流量产规格是30×60µm,晶成半导体正在进入工程品阶段,研发规格已经达到15×30µm,相当於一次减少75%面积,接下来将进入8×15µm,搭配8K4K分辨率的大尺寸应用,从这样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技术不断突破,也更加接近不同分辨率规格量产的需要。

规划与远景

问:请谈谈富采2022年Mini LED扩产规划?

答:目前有初步想法,不过仍待12月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才能够确定,大方向是台湾产线扩充以IT类应用需求为主,国内厂区则锁定国内内需客户投入非IT应用的Mini LED产能,预计2022年整体Mini LED供应量将比2021年近倍数成长,这也显示我们对於Mini LED各类应用都抱持乐观看法。

Mini LED市场区隔将会两极化:低价竞争vs.高品质,两者取决於系统客户要求,富采的目标是供应高端产品,等到设备折旧摊提完毕,生产成本降低之後,或许在成熟应用领域也能取得价格竞争优势。

问:您对富采集团未来中长期营运目标为何?

答:2021年Mini LED营收比重可望达20~25%,到了2022年有机会提升至30%,但对富采来说,数个成长引擎将是必须,包括车用、传感、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都将陆续成长,营收比重虽然不一定很显着,例如半导体代工营收不一定很大,但对获利有很大帮助,由於化合物半导体应用平台跨领域较多元,不易受到单一领域的消长造成太大营运冲击。

2021年获利表现最好的是四元LED,营收贡献约新台币80亿~90亿元,Mini LED比重也达到2成、汽车比重约10%,相信在传感应用也很快能达到10%,当化合物半导体营收也达到集团的10%,加上其他少量多样的利基产品,将有助於营收在多个领域应用成长的平衡和持续推升。

晶电与隆达2020年营收合计约新台币220亿元,2021年应可顺利跨越第一个天险的关卡,突破300亿元(相当於10亿美元)。在营收较低时,各子公司初期的成长是可以靠着大家努力,藉由组织和公司制度性系统来达成;第二关的天险则是突破20亿美元,这就必须要搭配很强的制造系统,整体供应链以及生态系统都在考量范围内。

从长期目标来看,有信心富采集团能够达到营收20亿美元的目标,但达成的时间点仍有许多变量,前提之一就是Micro LED要能成功,提升LED用量与产品价格。此外,领先开发在新领域相对应的元件和模块技术,与品牌和系统客户共同开发、实现应用,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合作夥伴。

*以上新闻由Digitimes授权转载